FoxThinking #0: 元思考与幽默
by SouthFox
2025-10-12
周刊计划正式启动。
因为我想要维护一个有强烈结构性的形式来作为现世生活的「锚点」,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不稀奇的锚点那就是上班。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锚点」开始逐渐沉闷和生锈了,所以想要想要找寻一个新的。自从最近看了挺多博客网站和类 似的每周总结或者是周刊这种形式后我也逐渐动了想写个周刊的念头。
名字来源业是又一次来霍霍「胡」字开头的成语「狐思乱想」对应的英文名 Fox thinking
。
创刊
毕竟也是创刊期还是简要列一下我对这个周刊的特点吧:
- 「狐」言乱语:这个周刊应该是私人向的,记载一些我看的东西和最近我想的一些主题。
- 回溯优先:很多文章都会记载一些最近的事并想昭示什么,做出一些预测,但预测是个很难又很「随便」的事, 我不太想蹚水然后「濡其尾」,更多想往身后看弄懂过去发生了什么。
- 我不知道:立足过去也有个好处就是能够接触更多的「低本底钢」 1 。在大模型狂潮后,已经很难弄清 网上内容背后到底有多少是大模型嚼过的了。我对大模型的不满在于不会承认自己的无知,而这其实是深深植根 语人类文本「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很难做到。毕竟,很多时候都想占着坑先啊,直接说「我不知道」不就断绝了 后续可能嘛。而智慧在于知道自己不知道 2 ,
- 尽力生产:与其做信息爱好者,不如做独一无二的原创信息的生产者,哪怕产出的东西再拙劣也无妨。3 当然这是个很难的事所以我也只能说尽量了。
不过这些特点也只是现在臆想的,可能随着时间发展后有所不同,因为预测是个很难的事啊。在更新上我对于 一周写一篇的产出也有很大怀疑,不过我希望至少至少在三个月的试运行阶段能够进行产出吧,在三个月后看看要 不要转成半月更或是不定时更新(一种弃坑的体面说法)。
元思考与幽默
最近在 B 站上流行的「从夯到拉」:一种类似国外 19 年 tierlist 的对世间万物的打分排行的风潮,对于这种潮 流我也只是看个乐子,但是在越来越流传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对「从夯到拉」的「从夯到拉」的「元」事物。
这种谈论事物本身的「自指」讨论通常都是挺有幽默感的 4 ,但是为什么呢?可以将拉塔和莫瑞尔的研究模型和 弗洛伊德的理论结合,能发现幽默有以下的六个特征 5:
- 一种抽离,使人们可以远离认真严肃的讨论
- 与一开始预期的矛盾或 失望 ,通常是由
- 不协调 的事例引起的,这种不协调通过矛盾、反讽和荒缪产生
- 一种对紧张或强烈情绪的 放松 以及
- 从这种放松的 愉悦 之情
- 对精神能量的节约或者在精神层面 毫不费力 的体验
根据以上的特征,可以发现这种「自指」的元思考给人一种不协调感,哪怕很多「从夯到拉」的排行都有一种戏谑感但是 通过元思考更加深了这种戏谑感带来了一种放松。这种「高高在上」的「抽离」感可能就是这种元事物的幽默感吧。
可是为什么这种精神能量的节约会让人放松发笑呢,难道又要搬出神话般的意象「采集时代的远古社会」吗?又是说什么在 当时的恶劣环境下有着抽象能力的元思考能让整个社群存活机率更高所以在这样一些那些的自然选择下人类就会更偏好这种 元思考?或许我们知道的一种事就是有可能永远不知道能知道有这一种事,还是少霍霍点「远古采集者」吧。
Present day, Present time
月初长假时白天一直要出去「保养」人际关系导致没做什么然后回来时报复性熬夜到凌晨四五点然后到了白天又要出去的……这个 丝滑循环成功打崩了我九月末有点好转的结构性。现在长假结束后又得慢慢校准一下我的现世体验,下个星期先从整理东西开始 吧。整理东西是挺有舒适感的但我会一直拖着不做导致环境越来越凌乱然后也是破坏结构性(我的结构性就像叠叠乐游戏一样建 好之后不停的抽出一块游一块构件然后崩塌之后重新叠好……)。
这周一直在为这个周刊做准备,完成了 org-mode 脚注的语法和图片插入,不得不说换了个只有「砖头」的静态站点框架后也 是不能偷懒了啊,因为 markdown 没有支持所以无论折腾 markdown 还是 org-mode 的工作量都是一样的。 而在现在打算写点啥就是会首选 org-mode ,因为 org-mode 背靠的 emacs 产生了一种之后我要再做操作什么都很方便的 错觉。
阅读
这周没什么太多有感想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没有保持睡眠吧。为了之后的「游戏体验」,还是多睡点吧。
脚注
1 低本底钢(英语:Low-background steel),或译“低背景钢”,亦称先原子钢(pre-atomic steel)与二战前钢(pre-war steel),是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第一代原子弹爆炸前生产的钢材。由于在1945年,随着三位一体核试验、广岛、长崎核轰炸,以及冷战早期一系列核武器试验的进行,世界背景辐射量有明显升高。现代生产的钢铁由于普遍使用大气气体而被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低本底钢的称呼由此而来。因为其没有受到过此类污染,这种钢材被使用在高精度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设备上。 -- 维基百科
2 唯有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最有智慧,因为他知其智实在不算什么。 苏格拉底的申辩,23b.
3 上野千鹤子. 从提问到输出. 文汇出版社, 2024, 第 2 页.
4【毕导】这个视频里说的都是真的,但你却永远无法证明_哔哩哔哩_bilibili 26:20
5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 游心之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第 98 页.